1月12日至13日,我校召开2019年教职工培训暨寒假前后工作布置会。学校党委书记席海涛、院长魏萍、副书记辛春晖、副院长沈苏林、副院长张瑜、纪委书记王友明、副院长孙萍、党委委员、组织部长宋丽娜、党委委员、宣传部长阚迺庆出席会议。
培训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佐书教授以“教师”为主题,从宏观的角度谈了对教育、教师和教师职业的观点,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部分论述,分析了教师的工作特点,受欢迎老师应具备的品质,教师必须用全人格教书育人,并提出了对教师语言的要求和课堂的教学十忌。
常州大学原党委书记史国栋教授作了题为《专业为王——与专业负责人共商》的专题讲座。史国栋教授从理论层面、政策层面、实践层面强调了专业的重要性,分析了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专业负责人的责任和担当,介绍了学科与专业、课程与专业的关系,以专业群、专业集群建设为路径进行课程建设等,展望了未来专业建设的走向。
原天津职业大学校长董刚教授作了题为《创新发展视阈下高职优质校的建设》的专题讲座。董刚教授在报告中详细讲解了优质校建设必须办学定位准确,治理水平先进,师生素养卓越,专业(群)建设一流,社会服务杰出,办学特色鲜明。
学校党委书记席海涛作了题为《“养正”方可至诚,“修能”方可致远》的报告。报告回顾了学校2018年完成的重要工作和获得的成绩,并指出2019年,学校要推进“双区协同,三全育人”培养模式实施,培育一流企业认可、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人才。第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传承“苏信精神”文化,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要将学校66年的历史基因传承下来,植根电子信息产业,坚守电子信息特色,传承并坚守“六认真”的传统,精神立校,跨越发展。第二,营造“养正”氛围,打造“修能”平台,构建“双区协同,三全育人”培养模式。学校要向着第二次教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努力,把苏信打造成先进职教理念的实践基地、先进办学模式的探索基地、师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同心同德,争创一流的专业(课程)、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毕业质量、一流的校风学风。第三,做细“千万工程”,做强“产业学院”,做大“项目化教学”,做好“课程思政”。学生在校期间,千日修养和万人创星组成的“千万工程”是“三全育人”的基础,“产业学院”要全面融入学区与舍区,根据各产业学院的特点,形成“合作方所需,合作方所有”的共识,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做大“项目化教学”,做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面向岗位需求确定专业能力。做好“课程思政”,在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重心在“教学单位”,成效在“学生”。第四,加强两岸交流,讲好苏信“一带一路”教育故事,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第五,架起苏信校友沟通桥梁,支持激励苏信学子出国出境游学,联系关心爱护校友群体。席书记强调,大学精神真正的力量源自于文字背后的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一桩桩感人的事,这些才能给青年学生的成长带来深刻的感悟。弘扬新时代的大学精神,需要用大爱无声去浇筑,需要人人去参与、去实践。这份大爱就是把呵护关爱的人文精神体现在服务学生学习生活、成长进步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院长魏萍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培训参培人数多,培训效果好,培训质量高。魏院长就学校高质量发展,谈了三点想法:一是完善的制度体系建设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学校要探索建立制度建设激励与问责机制,确保学校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形成了健全、规范、统一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制度体系。二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快推进四个方面的融合:学区和舍区的融合、产教校企的深度融合、思政与专业的融合、全员与学生的融合,深入推进学校“双区协同、三全育人”重点工程项目,努力写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笔。三是狠抓落实是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狠抓落实就是要将实干精神凝注于作风建设之中,把工作做实做细。学校每一项重要决策和部署的落实,都要从具体问题抓起,研究具体办法,明确具体责任,一环扣一环地去抓,一项一项去落实,才能实现各项决策和部署真正落地见效。
培训会上,教务处、学工处、科技处、人事处、国有资产管理处、财务处等负责人分别就教学、学生、科研、人事、资产和财务等管理制度进行了讲解。与会人员就管理制度作了在线测试。
寒假前后工作布置会上,魏萍院长从校园安全、学生工作、科研、教代会准备工作等方面对寒假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席海涛书记对寒假工作提了要求。
全体中层干部、教学部门全体人员、职能部门全体管理人员参加会议。